青岛市专利产业化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1全海深高性能固态锂电池产业化
报送单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案例简介:本项目突破了全海深电源技术瓶颈,开发了兆瓦级深海特种固态电源系统的完整技术体系,在马里亚纳海沟顺利完成万米全海深示范应用,填补了万米全海深高比能深海能源技术的空白,为探海耕洋国之重器提供高可靠能源保障。项目技术成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万泉”“天涯”“海角”“海斗”“凤凰”“金鸡”“鹿岭”“沧海”“深海原位实验站”等深海装备中,已累计研发交付110批次固态锂电池电源系统,实现“零”事故示范应用,为深海科考及未来海疆防护绘制了长续航的水下能源供给新方案。研制的高安全长寿命固态锂电池产品已搭载北汽新能源汽车实现10000km军民融合示范应用,抢占新能源汽车高安全动力电池技术制高点。
案例2全球首创轨道车辆车钩缓冲器专利产业化
报送单位: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案例简介:本案例专利技术通过对缓冲器的结构改进解决了现有轨道车辆车钩缓冲装置与缓冲器结构一体化、同一缓冲器无法适配于不同长度的车钩缓冲装置的问题,能够适用于多种车型的车钩缓冲装置,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迫切需求,提高了国产车钩缓冲装置产品的竞争力,而且缩小了我国车钩缓冲装置产品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给车钩缓冲装置产品的出口扫清了障碍。车钩缓冲装置产品的销售收入逐年递增,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截至2023年底,单套车钩缓冲装置产品的成本降低12000元,累计销售超过50000套,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64000万元,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8%,且逐年呈上升趋势。
案例3工业互联网平台专利技术产业化
案例简介:卡奥斯智研院基于大连接、大数据、大模型三大自研技术优势,构建起ONE-COSMO平台技术架构,积极推动对平台创新技术成果的专利化保护。同时,整合核心技术专利成果,牵头和参与制定多项国际、国家标准,并将标准成果向家电、智能装备等产业进行赋能、推广和落地,实现标准和产业良性互动。通过“技术、专利、标准联动”的模式加速了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实施并落地。卡奥斯平台已链接企业近90万家,服务企业15.8万家,上万家企业已入驻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完成数字化转型。经过快速稳健发展,卡奥斯COSMOPlat平台估值超164亿元,品牌价值达868.26亿元;并通过工业互联网助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其中青岛市携手卡奥斯平台共同建设的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已服务青企4500余家,新增工业产值超300亿。
案例4合成橡胶连续液相混炼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
案例简介:国橡中心怡维怡橡胶研究院、益凯新材料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完成“合成橡胶连续液相混炼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实现了对传统橡胶混炼技术的颠覆性创新。该技术彻底解决了橡胶材料传统干法混炼能耗高、污染重、填料分散性差等问题,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实现了行业从可再生原材料替代、制造工艺环保、产品安全节能等全生命周期的绿色高质量发展。2016年3月,行业权威杂志《Tire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国际轮胎技术》)对该世界首创“化学炼胶”技术进行封面报道,用“Liquid Gold(液体黄金)”来盛赞这种突破性的材料,并在杂志封面报道中写道“该技术可助力中国轮胎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液体黄金”由此而来。目前已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专利布局,产业化后产生经济效益已达50余亿元。
案例5“海燕”水下滑翔机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案例简介:为服务“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及山东省、特别是青岛市本地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崂山实验室、青岛海洋科技中心等自2016年开始与天津大学、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等合作开展水下观测与探测技术,特别是水下滑翔机技术的合作研发和推广应用技术研究,形成了系列的相关技术专利。目前基于专利成果的相关水下滑翔机产品和浮力驱动等单元技术成果已经开展了实际应用,并进行了产品化销售,开始进入快速产业化阶段。具不完全统计,“海燕”团队通过直接销售或代理销售系列化水下滑翔机产品已超175台套。通过直接销售或代理销售系列化水下滑翔机产品及其技术服务,以及浮力系统、控制系统等单元技术及其服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总计超3.3亿元。
案例6绿色低碳新型电力系统成果产业化
案例简介:本案例关于预制舱、组装方法及预制舱变电站发明专利的成功实施,使工厂化预制程度提高,同时提升了施工现场装配效率,降重降本,确保安全。在保证购买成本不增加前提下,可实现运营维护阶段节约成本投入至少15%以上。目前,案例已落地应用102套变电站,总合同额达39亿元,实现预制舱的高度集成及深度工厂化,缩短现场建站周期约100%,降低约66%材料用量,减少拼接缝71.5%,节约15%运营维护成本,实现预制舱式变电站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装配最快、低碳环保,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案例7集成电路高能离子注入机国产化突破
案例简介:集成电路制造设备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基础,其中,离子注入机与光刻机、刻蚀机和镀膜设备并称为芯片制造的四大核心工艺装备。离子注入机通常分为高能离子注入机、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和中束流离子注入机三种类型。其中,高能离子注入机是技术难度最大、经济附加值最高的机型,且长期被美日企业垄断,国产化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青岛四方思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首先以技术难度最高的高能离子注入机为切入点,于2023年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能量达到8MeV(兆电子伏特)的高能离子注入机,并于当年交付国内头部客户,设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这意味着国产集成电路核心制造装备实现了重大突破,成功打破了集成电路高能离子注入机的美日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启了国产高能离子注入机的自主可控新征程,为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设备支撑力。
案例8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制备存储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
案例9声学传感器MEMS芯片
案例简介:对于MEMS声学传感器,信噪比(SNR)和声学过载点(AOP)是两个重要的指标,是行业内区分MEMS声学传感器的性能的重要参数,而芯片的尺寸则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成本和竞争力;同时,MEMS声学传感器性能指标、稳定性及技术水平主要受芯片性能指标及封装工艺的影响。在声学传感器MEMS芯片研发方面,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芯片设计和产品开发上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并掌握了MEMS灵敏振膜的鲁棒设计技术、HSNR电容式MEMS芯片设计技术、DM MEMS声学传感器芯片技术和DRIE空腔压力芯片技术等,达到了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在影响MEMS性能及尺寸的关键技术点布局了对应的专利,建立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并且与与国内知名晶圆代工厂商中芯绍兴(SMEC)和华润上华(CSMC)建立了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具有较强的工艺技术开发能力,并且掌握了核心资源,实现MEMS MIC芯片的快速迭代开发。在2020-2023年期间,国内市场累计销售自研芯片声学传感器31768万元,累计产生营业利润5400余万元,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也取得了超18000万元的销售业绩。
案例10废润滑油全加氢净化绿色再生处理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